瘋狂集裝箱
運力短缺,塞港誤船,全球同此涼熱;供應鏈上下游,利益相關,各自渡劫。
2021年9月15日,英國費利克斯托港,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船駛離港口
“疫情前,租一個去洛杉磯的40英尺集裝箱3000~4000美元,現(xiàn)在(今年7月底)要1.2萬~1.5萬美元。”外貿人麥其峰算了一筆賬,“按一個柜裝6000雙鞋算,每雙鞋的運輸費用從3塊多增加到10塊人民幣,翻了3倍”。
這還不是最夸張的,據全球集裝箱貨運指數(shù)FBX,9月份,中國港口到北美東海岸港口,集裝箱運價的最高價突破3萬美元,最低價也達到了2萬美元。
高昂的運費讓貨主吃不消,對玩具、平價服飾等低價產品出口商來說,更是賠本的買賣。
“剛報完價,貨值5000(美元)海運費14900(美元)?!本W絡上有人曬出了一筆訂單。“(一年來)這類貨值比運費還低的情況經常出現(xiàn)?!鄙钲谝簧鲜形锪鞴究偨浝黻戼i飛告訴南風窗記者。
為了不違約,今年已經倒貼了200萬人民幣的運費,一名貨主稱。
受疫情影響,2020年上半年,中國外貿首當其沖;但下半年,外貿超預期觸底反彈。海關統(tǒng)計,今年前8個月,中國進出口總值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長超過20%。
需求回暖的A面背后,外貿行業(yè)迎來了B面風險:運輸成本大漲、利潤增長承壓、資金風險上升,1.8億外貿人受到影響。這也關系到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,物流成本上漲,也在推高原材料和消費品價格,波及我們的錢袋子。
海陸空物流中,海運費暴漲最為突出,表現(xiàn)為集裝箱運價瘋漲。
集裝箱是高效裝運貨物的標準化設備,更是20世紀物流行業(yè)的創(chuàng)新發(fā)明,它讓平均到單個商品的運輸成本變得微不足道,極大促進了全球貿易,它的運價變動也與全球經濟的晴雨氣候共振。
此次集裝箱運價暴漲,暴露出的是,全球運力供需失衡、資源錯配、流動遇阻的現(xiàn)實。
緊俏的集裝箱
集裝箱運費貴,重要原因是運輸需求陡增,但運力供應不足。
2020年,中國的疫情先一步得到控制,解封開工,歐美、東南亞疫情卻屢屢惡化,深陷封鎖停工,由此刺激了全球對中國出口的依賴。同時因為東南亞國家疫情擴散,競爭力減弱,“訂單需求和產能都集中到了中國,我們出口的增幅就放大”,陸鵬飛告訴南風窗記者。
海關統(tǒng)計,今年前8個月,中國出口總值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,有超過20%的增長。另據商務部《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》,2020年到2021年前4個月,中國出口商品集中運往歐洲、美國和東盟。
因運輸量大、價格低廉的優(yōu)勢,海運是世界貿易的支柱。據傳播服務公司克拉克森統(tǒng)計,按重量計算,海運貿易在2020年全球貿易量的占比達89%,中國海運貨量的全球占比位列第一。
但2020年以來,海運運力嚴重不足,集裝箱因缺漲價。
據全球供應鏈咨詢商sea-intelligence數(shù)據,亞洲地區(qū)自2020年8月,就面臨嚴重的集裝箱短缺,時間持續(xù)到今年1月,最嚴峻時,出現(xiàn)了100萬個20英尺標準集裝箱的缺口。即便今年第一季度,北美空箱出口增速是2019年的兩倍,全球范圍內仍然沒有恢復正常水平。
全球集裝箱貨運指數(shù)FBX的曲線顯示,中國到北歐和地中海的運費均價,早在去年10月顯著上揚。中國到北美東西海岸的運費,更在今年6-7月份開始陡崖式暴漲,均價從不到5000美金猛地突破2萬美金?!白畀偟臅r候,一周漲幾百美金,一個月漲幾千?!碧旖螓溄鹄洿締T工齊一鳴告訴南風窗記者。
齊一鳴記得,今年二三月份就缺得緊,一個集裝箱都提不到。盡管現(xiàn)在,他所在的公司基本能訂到集裝箱,但市面上仍然緊缺?!艾F(xiàn)在價格還是在漲,漲得慢了,但是不是到頂了,還很難說?!?/p>
集裝箱之所以錯配,丹麥航運咨詢公司Vespucci Maritime追溯分析,2020年春,疫情讓消費需求下滑,航運公司取消了亞洲和北美之間的大量航線,船公司先后停船。后果是,不僅亞洲的貨送不出去,空集裝箱也回不來。
下半年消費需求回升,航線和空箱供不應求,空集裝箱大量滯留歐美,最需要它的中國卻“一柜難求”?!肮┬璧箳斓臅r候,船公司調整了價格,集裝箱運價開始上揚。”陸鵬飛說。
一個插曲是,9月8日,一艘建造于2009年的老齡巴拿馬型貨輪MV Synergy Oakland刷新了租船合同金額記錄—每天租金高達20萬美元,成為行業(yè)“天價”。
這是個什么概念?與它同一年建造、同是巴拿馬型、但在2016年報廢的IndiaRickmers,當時船舶估值網站VesselsValue對它的估價僅為587萬美元,略高于廢料價值,放到今天還不夠租一個月。沒成想,5年后的今天,年老的巨型船竟成了身價不菲的搖錢樹。
一個段子充分概括:恭喜各大船東度過了一個跑一趟船就可以賺一條船的大航海時代。
依賴集裝箱航運,船公司集體賺得盆滿缽滿。全球TOP5的中遠海控今年上半年凈利同比預增31.6倍,近一年的股價暴漲近10倍。后起之秀的以色列船公司“以星航運”,上半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了113倍。
“海運費漲,外貿單起飛,加班到禿頭,但利潤全貼給了船公司?!边@條留言則道出了其余外貿人的無奈。
今年3月,裝載2萬個集裝箱的貨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,導致運河封鎖,使得全球運力減少6%
大塞港
難處不止于此。
困住集裝箱,難壞了外貿人的是:港口擁堵、船期延誤、裝卸緩慢,全球大循環(huán)中,運輸?shù)拿氀茉诙鄠€節(jié)點遭遇血栓。
“柜子靠搶,提前裝貨,有落箱等雜七雜八的費用,延后裝,還可能有被船公司截單、缺柜趕不上船期的風險。就算順利海放(注:報海關放行)碼放(注:碼頭貨物放好位置),船還不一定準時開,(開了之后)船期經常亂七八糟,直達變中轉,時不時還通知停靠?!币晃煌赓Q人接著訴苦,“塞港啊,比塞車還厲害?!?/p>
據船舶服務商Seaexplore報告,截至9月13日,全球有超過349艘船舶滯留在港口外,海事信息網splash247報告,7月,全球有116個港口宣告擁堵。
港口擁堵直接導致了船舶延誤。“之前集裝箱從中國港口運到歐洲港口基本是35天,現(xiàn)在50天都不意外?!饼R一鳴告訴南風窗記者。
遲到的船只數(shù)量驚人。據Sea-Intelligence統(tǒng)計,2021年1-5月,有343艘船舶延遲到港超過14天,比2012-2019年8年的延誤數(shù)量之和還要多。
“船期延誤,隨時被客戶郵件催命,現(xiàn)在一看到客戶物流部的郵件我就PTSD了,做夢都是貨沒到,客戶要停線要投訴?!币晃恢槿堑貐^(qū)的外貿人為此焦慮了一年。
塞港延誤、運輸不暢的損耗不容小覷。
Sea-Intelligence報告指出,全球來看,2月是港口擁堵高峰期,近12%的全球集裝箱運力因船舶延誤白白消耗,這相當于280萬標準箱的運力,到4月,仍浪費了相當于210萬個標準箱的運力。
這是個什么概念?
全球超大型集裝箱貨輪(注:單船可搭載1.8萬個標準箱及以上),總容量約為270萬個標準箱。這意味著,今年2月,擁堵延誤浪費的運力,其破壞力就像:現(xiàn)有“能打”的船隊中,“最能打”的那批超大型貨輪全體躺平。
擁堵和延誤之所以嚴重,主要是因為港口的裝卸處理效率大幅度降低了。
齊一鳴說,每個港口都會對船只、人員、貨物進行疫情防控檢查,每次檢查都耗費更長的時間:“現(xiàn)在國外的船到中國港口,基本上得在錨地停留10天才允許進港,疫情之前是24小時或者48小時?!?/p>
這帶來了連鎖反應:航程歷時變長,船回港慢了,一艘船往返次數(shù)也跟著減少,運力因此無法充分發(fā)揮。
船進港之后,起始地要發(fā)貨和裝貨,目的地要卸貨和提貨,同樣因為疫情防控,這些流程都更費時。“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多那么幾天,加起來整個供應鏈延誤更加嚴重,也是一個惡性循環(huán)了?!标戼i飛說。
裝卸效率降低,勞動力短缺是不容忽視的問題。
從海員到港口工人,再到卡車司機,工人缺口很大。早在疫情之前,因為工資低、勞動強度大,這些崗位就有大量工人流失;更不用說,疫情讓工人病的病,受困的受困,清關交接程序更加嚴格。
美國卡車運輸協(xié)會(ATA)報告,早在2019年,美國就已經缺少6萬名卡車司機,疫情讓缺口進一步擴大。今年9月,英國最大的物流外包商負責人也警告說,英國急需至少10萬名卡車司機把貨從港口送到超市上架。
同時,勞資糾紛引發(fā)的罷工,也給勞動力和運力短缺問題火上澆油。
8月22日,韓國集裝箱運輸公司HMM,九成工會成員投票支持罷工,因為公司管理層拒絕為他們大幅加薪,而2020年,多年虧損的HMM取得有史以來的最佳收益。
就這樣,處理集裝箱貨物的壓力一步步傳導到港口、倉庫、工廠,造成更大范圍的積壓和延誤。
7月28日,一位中國外貿人在網上留言就此訴苦:“今年做了幾個大牌運動服單子,到現(xiàn)在還有很多貨沒有出,大幾百萬壓了半年哪里吃得消,加上訂單是前年簽的,如今原材料漲價漲得眼淚都掉出來?!?/p>
“我們公司大概每個月收3~4個柜的貨,海運費猛漲導致我們的售價也翻倍,競爭力就會下降,我們就選擇一些拖著不運,國內工廠老板就積壓幾個柜的貨,沒地方放也頭疼?!绷硪粍t留言寫道。
運力短缺,塞港誤船,全球同此涼熱;供應鏈上下游,利益相關,各自渡劫。
流動!流動!
為適應運力短缺,采購方式出現(xiàn)了新變化。
“運價風險太高了,這種情況下一些客戶寧愿改成小訂單,一次只要五分之一、十分之一個集裝箱的貨,以前一個月發(fā)一次,現(xiàn)在每周或每五天發(fā)一次貨?!标戼i飛告訴南風窗記者,這種“量小多餐”的模式,也是新近熱門的規(guī)避運價風險、減少積壓倉儲成本的方式之一。
另一些大客戶繞開船公司,自己包船?!白獯膬r格沒有集裝箱海運費上漲得這么厲害,成本相對低,更有利可圖?!标戼i飛還注意到,貿易結算方式也有了變化。“比如以前是月結,現(xiàn)在訂艙先付一部分,裝船之后再付一部分,大家都會降低應收款,降低風險?!?/p>
但大環(huán)境之中,局部調整的影響力仍有限。
對貨量小、價值低的中小外貿企業(yè),尤其是早前已經簽訂合同,且以CIF方式(賣方包運費的到岸價格)交易的企業(yè),高昂的運費仍然命中其要害,損失慘重。
陸鵬飛舉了一個例子:“一個貨值20萬美元的集裝箱,按制造業(yè)15%的理想利潤計算是3萬美元,現(xiàn)在做CIF的,運費從3000變成1萬多,利潤就縮水了,除非是高端產品或有壟斷地位的產品,否則賺不到太多錢?!?/p>
麥其峰所在的公司是以FOB(買方承擔運費的離岸價格)交易,他表示,表面上看損失小一些,但也導致客戶遲遲不出貨,倉庫積壓影響流動資金。
齊一鳴對南風窗透露,他所在的貨代公司,盡管單票利潤比之前更高,但貨量更小,“雖然效益跟前幾年差不多,但墊付運費要的資金更多了,流動資金少,風險大多了”。
做倉庫集貨的陸鵬飛最擔心“跳港”,也就是接到船不掛靠深圳港口的消息,倉庫將有爆倉壓力。
對貨代來說,存貨時間越長成本越高,倉庫盡管仍有收入進賬,但在陸鵬飛看來,這并不是好事:“倉庫不是靠存貨,而是要靠周轉來賺錢。說白了,存貨對雙方都不好?!?/p>
同樣等待流動的,還有下不了船的海員。
據國際海事組織(IMO)統(tǒng)計,全球每天有近100萬名海員在工作,截至2021年7月,約有25萬名海員仍留在商船上,合同已到期但無法遣返。
海事勞工公約(MLC)規(guī)定,海員在船上工作的最長連續(xù)期限為11個月。國際勞工組織稱,數(shù)十萬海員在連續(xù)工作11個月后仍被要求留在船上,部分海員已經18個月沒有回家。
長時間滯留海上已經影響到海員的身心健康,身心疲憊的海員卷入海上事故的風險更高,急需同等數(shù)量的海員接替。
物流物流,關鍵在“流”,流動和周轉,是它的生命。貨要走,倉庫迎來送往;工廠、企業(yè)需要資金流動周轉,投入再生產;人需要返回陸地,回家休整。
海運費暴漲、集裝箱短缺、滯港爆倉是航運混亂和阻滯的縮影,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的是各環(huán)節(jié)人力、物力資源的短缺,我們看到的是,新舊問題在疫情期間的疊加和集中爆發(fā),影響著全球貿易和經濟動脈,借著蝴蝶效應,滲透進普通人的生活。
“這是一整個供應鏈的事。除非疫情完全控制,全部產能如期釋放,我們才能看得到全行業(yè)向好的希望?!标戼i飛說。
(文中部分采訪對象為化名)
版權聲明
本刊及官網(南風窗在線)刊登的所有作品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圖片、聲音、錄像、圖表、標志、標識、廣告、商標、商號、域名、程序、版面設計、專欄目錄與名稱、內容分類標準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、信息等)未經南風窗雜志社書面許可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,違者必究。
版權合作垂詢電話020-61036188轉8088,文小姐。